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江苏省 > 淮安市 > 洪泽区

安淮寺庙会

安淮寺庙会
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安淮寺庙会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安淮寺庙会,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。

安淮寺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子山上的一座千年名刹,集佛、道、神于一门。安淮寺的前身是龟山寺(或称下龟山寺),原址在龟山,为北宋天禧二年(1018年)金臂禅师所创。因战争、洪水等原因,龟山寺曾几度兴废。清道光十七年,河道总督麟庆移建寺院。时值淮水安澜,便将新落成的寺院命名为安淮寺。安淮寺庙会举办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其时,淮河流域的渔民、船民、农民数以万计云集于此,祈求河神安定淮水,保佑人们平安幸福。清末时,安怀寺逐渐衰落。民国时期,洪泽湖上湖匪猖獗,安淮寺屡遭湖匪占为巢穴。抗战时期,寺院不幸毁于战火。安淮寺庙会也随之中断。1991年,地方政府重修寺院,庙会活动得以恢复。自1994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万人庆贺佛像开光庆典以来,安淮寺庙会已连续举办了14届。

安淮寺大王殿里供奉的是洪泽湖渔民敬拜的大王神。传说金龙四大王是宋朝的一位儒生,名叫谢绪,他闻知徽、钦二帝被掳,绝望之中投水而死,后被尊为运河之神。又相传朱元璋起兵反元,有一次大战梦见谢绪相助,果然绝处逢生。朱元璋称帝后封谢绪为大王,因其排行第四,故名金龙四大王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为大王爷生日。为了祭拜大王神,附近的渔民和船民故于此日云集于此举行庙会。

庙会还到外地请来戏班演出,数夜不歇。尤其是演出的戏楼踞山临淮,山音水韵,悠悠远闻,楚楚动听,任台前观众万千,亦无拥挤之患,此为大王庙戏楼神奇之处。

庙会活动日为农历四月初八,但人们从农历四月初五就开始准备。寺院外人员打扫道路,清理杂物,划分位置,明确管理人员安排接待、食宿;寺院内备足香烛、纪念品,搭建斋饭房,准备功德簿,演练佛事。庙会法器也备齐,主要有木鱼、鼓、罄,用于做佛事;铁钟一具,以警昏晓;大锅两只,用于做斋饭、烧茶水。制品以一般香烛居多,也有大香巨烛,供香客敬佛拜神之用。有大王旗,也称“平安福”,黄红两种质地,有三角形、四角形、长条形三种,旗面上贴金龙一条,香客拜祭大王河神后,带回“平安福”。寺内活动内容主要有僧人打坐、诵经;香客上香、拜佛;居士求签问卦。还有许愿还愿、为香客举行佛事仪式、放生等活动。

在民国以前,寺内有戏台。每逢庙会,由地方财主和还愿的人出钱请戏班子唱戏三天。其时,安淮寺香火鼎盛,门庭若市。艺人们兴高采烈地舞龙弄棒、玩花船、踩高跷,木鱼声、钟鼓声、鞭炮声交汇,场面热闹非凡。四方游客也都赶来讨个吉祥,祈求一生平安。现在戏台没有了,但在寺前广场上可以举行花船、跑驴、舞狮、高跷等传统民间文艺表演和玩猴、斗蛐蛐等小杂耍。

安淮寺庙会原来只有渔民和船民参加,后来渐渐发展为水陆百姓都参与的大规模庙会。从水路赶庙会的,船至湖口望见山头寺院旗杆旗幡,即在船头摆放猪头、鲤鱼、公鸡、水果等供品,点燃香烛,燃放鞭炮,以示虔诚。船靠岸后,香客手持香烛,进大王殿,上三柱香,跪三拜,默祷河神爷保佑,拿一面大王旗回家,意为把平安带回家。从陆路赶庙会的,各进三大殿,烧香磕头,求福祛灾。

安淮寺庙会历史悠久,它保留着民间信仰与集市活动相结合的形式,传承着一些民间传统文艺,也保留了一些民间手工技艺,对研究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。此外,安淮寺庙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,也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生产经验、增强人际交往、洽谈贸易的机会,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,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近年来,当地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万元重修寺庙,塑造了一批木质和泥塑彩绘佛像,增添寺内贴金供桌四张,供庙会之用。当地政府计划进一步投入资金,为四大金刚重塑金身,重建庙会戏台,并完善庙会放生程序礼仪以及编排和完善祭祀河神程序礼仪。


下一篇:吴鞠通与山阳医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