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江苏省 > 淮安市 > 洪泽区

洪泽湖鱼叉制作技艺

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洪泽湖鱼叉制作技艺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洪泽湖鱼叉制作技艺,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。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
历史沿革

据考古发掘,洪泽湖区域有一种叫“鱼镖”的骨器,经专家鉴定,系原始社会的渔猎工具,也可视为鱼叉的前身。看来,数千年前,洪泽湖地区即有先民从事捕鱼活动。现洪泽湖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国画册页中,有表现渔民叉鱼的场景。

自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以后,随着铁制品的生产日渐繁荣与增多,铁制工具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,而鱼叉的发明和使用,正是洪泽湖地区历代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,它以小巧、灵活、实用见长,既可群体协作,也可单人操作,是不可替代的渔猎工具。

主要内容

洪泽湖地区鱼叉的制作经錾、碾、拗、箍等工序,将铁板或铁条锻制成叉齿,最后安装。

錾:选取适合叉齿长度的铁板,用铁钳夹住,入炉煅烧,火红后及时取出,放在铁砧上,用錾子錾成6根约一公分宽度的铁条(一般灯笼叉13齿居多),现在多用成品的铁条。

碾:将铁条两端入炉带火,碾成细尖,窝成回须,再碾成叉尖,尖长约五公分。

拗:此时将每根弯拗成“U”状,口略朝外开,档距不等待用。另打一根长约五十公分的扁形叉条,先对折,制成叉夹,将一头带火碾成带有倒刺尖端,制成中心齿。然后,将“U”形齿条分别夹在中心齿内,间距一公分左右,入炉带火连接。再将“U”形齿从上至下按同一方向,依次旋转一定角度,使上下两端成直角(外观似灯笼),最后,将叉夹下端碾成方形出尖的叉柄,一般长度与灯笼叉齿等距。

箍:把做好的叉体嵌入粗细适宜的青竹根端,用木塞塞紧,再用铁丝将连接处箍紧。

鱼叉的制作工具有风箱、铁砧、大锤、小锤、扒锤、铁钳、铁錾等。制品有扁叉、河蚌叉、灯笼叉等类型。

洪泽湖鱼叉制作技艺是洪泽湖渔民智慧的结晶,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,不仅丰富了渔猎工具的种类,也丰富了传统制造工艺,具有一定研究价值。

(暂无图片,欢迎提供。)




下一篇:文楼涨蛋制作技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