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江苏省 > 淮安市 > 洪泽区

汤海波泥塑

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汤海波泥塑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泥塑(汤海波泥塑),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
历史渊源

淮安市洪泽县的泥塑(汤海波泥塑)传承于无锡泥塑。

清末,一名无锡泥塑艺人,为谋求生路,漂泊到了洪泽一带,发现当地的黄土粘性很强,非常适合制作泥塑。便利用这种黄土,和泥捏塑成泥人,制模做成泥偶,绘以彩绘,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,并以此为生。赶庙会的人们看到后非常喜欢,纷纷购买泥塑置于家中,用以祈子、辟邪、镇宅、纳福。自此,无锡泥塑在洪泽广泛流传,距今已上百年历史。

内容及特点

泥塑的原料一般选用粘而细腻的泥,如果泥太湿,要先放在室内通风处,让泥土风干,达到合适的湿度。太干的泥则要将其砸碎,浇上适量的水浸泡,然后再进行捣炼,要使其达到软硬适度又不粘手为佳。加工好的泥块要放在器皿内,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备用。一般来说,还要在泥中加入棉絮等纤维,以保持其韧性。

洪泽汤海波的泥塑继承了无锡泥塑的制作工艺,分为粗货、细货两大类。粗货又称耍货,一般是采用模具印坯,手工绘彩,以祈福纳祥的题材为主。作品造型夸张,线条简拙,整体丰硕稚胖。彩绘用笔粗放,色彩对比强烈,主要供儿童玩耍。细货则是以手捏为主,作品多以戏剧题材为主,故称手捏戏文。也有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。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,突出表现了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,造型生动,色彩艳丽。

粗货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四步:制子儿、翻模、脱胎和着色。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,在一块和好的泥上,运用雕、塑、捏等手法,塑造好一个形象,再经过修改、磨光和晾干等工序即可,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,加强强度。翻模就是用软而湿的泥压在原型上印成模子,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,复杂作品需用多片模。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,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,然后压进模子,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,但是要保持泥人中空,并在胎体上留一孔,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,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。泥胎做好后,就到了最后一道工序——着色了。泥胎着色素有“三分塑,七分彩”之说,一般着 前先上一层底色,以保持表面光洁,便于彩绘颜色附着其上。

细货的制作,一般有以下几道工序:设计造型、捏制、着色。制作细货,首先要有构思,设计好作品的造型。然后根据作品需要选取大小适当的泥块,按照设计好的艺术造型从脚捏起,顺序一般为从下到上,由里到外。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作品,还要分段进行组合。捏制成功后,再进行着色,以细腻的笔触,从头到脚,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。

泥塑的造型生动传神,色彩艳丽悦目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(暂无图片,欢迎提供。)


下一篇:博里农民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