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江苏省 > 淮安市 > 洪泽区

洪泽湖地区丧葬礼仪

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洪泽湖地区丧葬礼仪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洪泽湖地区丧葬礼仪,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。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
历史沿革

丧葬礼仪历史悠久,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已产生,源于信仰崇拜。殷代以前人们已有了希望灵魂不死的观念,至殷商时期,这一观念愈加丰富和强化,认为灵魂来自于天,属阳,主管人的精神知觉;魄来自于地,属阴,主管人的形骸血肉。魂魄相合人则生,相散人则亡。二者离散之后,魂升天,魄入地,最后复归于天地之气。魂入天后转化为神,魄入地后腐化成水归入土壤,魂对后人有庇护之效,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。这就是为什么在殷商时期,丧俗0 现坟丘的直接原因。

到了西周时期,衣食住行、婚丧嫁娶等方面礼俗制度已经趋于定型。丧葬文化中所规定的种种礼俗,如墓地风水的选取、服丧期间的各项禁忌、祭品和冥纸安排上的差异等,在西周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,并深植于民众的内心,逐渐形成民族的丧葬文化心理。这一思想体系对后世丧葬观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经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,丧葬礼仪日趋复杂,繁琐,更趋向制度化,并在民间传承至今。

据相关证据表明,洪泽湖地区形成独特的民间丧葬礼仪已逾200余年。

内容及特点

洪泽湖地区的丧葬礼仪中,一般英年早逝者丧葬仪式十分简单,甚至乐队也不请,即使有,演奏的也都是十分悲伤的曲调。花甲以上老人去世,则认为是寿终正寝,程序繁多。一是送终。老人终前将移至长子正屋,晚辈现场跪着送终。二是守灵。将死者置于柴草铺上,面罩火纸(草纸),用被和白布遮盖身子,身下垫被,俗称升高。儿孙穿孝服、戴孝帽,坐卧死者两旁守灵。三是报丧(方言称“把信”)。等丧主(上表亲,娘舅家人)到后方举行丧葬仪式(俗称开吊),开吊后,宣布丧事开始。还有的要扎孝灯,孝灯上写上姓氏堂号,如:姓赵的就写上“半部堂”,姓王的就写上“三槐堂”等。四是送饭。每天由家属亲友前往土地庙送饭,由孝子捧筛,内放酒、饭菜,葬前送三次。五是入殓。入殓时,孝子要“三请四邀”求拜丧主封棺。由死者女婿辈抬纸轿或纸马进行路祭(沿路在死者好友家门前烧纸祭奠),另有立牌位仪式。六是出殡。选择吉日,通常正月三、五、七、九日子不能出殡,余日皆可。出殡前,先看风水定墓地,挖好墓穴,棺入墓穴前,孝子脱鞋“焐炕”。培土后,所有戴孝的人将孝帽孝巾收起,到路边跨火堆、吃糕。七是七七祭。请风水先生立七单子,七天为一“七”,共七个七,每七要烧纸吃饺子吊祭,犯几七,这个七的第几天为回避日,夜间亡灵回家探望,家里要备办酒菜置于桌上,天晚时,全家按指定方向借宿一夜以免犯冲。到六七时,亲友吊祭。

另外,八十岁以上高寿人谢世葬礼程序同上,但称“喜事”。丧家鼓乐喧天,唢呐齐鸣,吹的是喜庆曲调。并请参加仪式的客人吃丧饭并赠送寿碗给客人。如若有人于除夕日亡故,则要年后初一后再办丧事。

洪泽湖地区丧葬礼仪简朴、肃穆、庄重,是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,有传承价值,对研究洪泽湖地区近现代民俗发展演变、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较高参考价值。

(暂无图片,欢迎提供。)


下一篇:出生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