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江苏省 > 淮安市 > 淮安区

淮安老卤大头菜腌制技艺

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淮安老卤大头菜腌制技艺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淮安老卤大头菜腌制技艺,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。

历史沿革

淮安老卤大头菜的历史要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,据《宋史》记载,五代时,后周大将赵匡胤寓居淮安时,曾食过此菜,对此菜赞不绝口,在建立大宋王朝后,还将此菜列为贡品。南宋时,名将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统帅大军驻守淮安新城(与淮安主城成犄角之势)抗金时,韩大帅采纳了夫人梁红玉的建议,大力种植速生的大头菜并进行腌制,梁红玉还专门给士兵每人配备了一只盛大头菜的罐子,让他们随身携带,方便行军时佐餐食用。

明清时期,淮安商贾云集,人文荟萃,成为与苏州、杭州、扬州并列的四大都市之一,并催生了淮扬菜系,饮食业的发达,亦带动了老卤大头菜的发展,并与“文楼汤包”、“平桥豆腐”一起被誉为“淮安三宝”。

基本内容与价值

淮安老卤大头菜因其在腌制时需用老卤而得名,所谓老卤,系指腌大头菜三年以上的卤汁。

老卤大头菜的腌制首重选料,要选地产、移栽、五樱本种、重量在半斤以上,外形整齐美观的大头菜为原料。选当地产的大头菜做原料是因为淮安市楚州区一带,属北亚热带气候,具有季风湿润性气候特点,四季分明,雨量适当,非常适宜大头菜的生长,这里生产的大头菜没有筋,又鲜、又嫩、又脆,适宜腌制食用。周边数百平方公里内的农民秋季大多种植大头菜和红胡萝卜。此地以南则因地势低洼,不适宜大头菜生长。从涟水县一带向北,气候上虽然适宜大头菜的生长,但因土壤不同,大头菜块茎中心含有木丝状纤维,品质较差。再往北方,品质更次。

去皮后的大头菜,称为光菜,要码堆、盖席,过五至七天后下缸“走鲜”(即浸泡),“走鲜”期间每天用木榔头翻捣一次。三到四天后,洗净捞起,再转缸“走鲜”三至四天,即成为半成品。最后将半成品倒入缸、坛或水泥池中,摊平,捣紧,踏实,盖席,然后倒入澄清过的老卤,这个程序叫“憋缸”。憋缸期间要酌量加盐加卤。端午节前后开始发酵,而后随着温度升高、降低的变化,菜体开始发黄,生成鲜味。一年后,老卤大头菜即腌制成熟。经此,过夏便不至变酸、腐烂,且随存放时间加长,鲜味还会有所增加。

据测定,老卤大头菜含有十几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纤维素和钙、磷、铁等微量元素,具有色黄、鲜嫩、香脆、咸淡可口、香味浓郁等特点,还有明目清心、健脾开胃的功效,不仅可切成片、丝、丁直接食用,还是名厨烹饪时不可缺少的配料,是四季皆宜的美味小菜。

(暂无图片,欢迎提供。)




下一篇:博里羊肉烹饪技艺